真正的咖啡師 是觸碰人心的職業者—冠軍咖啡師分享哲學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知識 > 2024-06-02 23:38:34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一個非正式的統計,全臺灣有兩、三千家自家烘焙的咖啡館,拿過冠軍咖啡師頭銜的咖啡師超過百人。從品嚐一杯咖啡就可以說出咖啡豆產地的杯測咖啡師,專門到巴拿馬、非洲等產地找精品豆的咖啡師,神乎其技玩弄溫度煮出最佳咖啡的咖啡師,臺灣的冠軍咖啡師已經成爲一股形塑咖啡文化的力量。
 
  冠軍咖啡師林東源選擇從拉花出發,讓咖啡與各類食材、飲品跨界創意。七年拿過五個冠軍咖啡師頭銜的林東源說:好的咖啡館,就是讓顧客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輕鬆品嚐、沒有壓力。
 
  藤蔓攀爬著的兩、三米綠隧道,在炎炎高溫下,日頭疏密錯落地透出光來。踅足綠蔭,絲絲飄來的清涼,讓高溫勉強可耐。這裏,是臺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13巷的民有二號公園,沿著公園走一圈,巷弄內個性咖啡館林立,開店十多年的GaBee已可算是“老店”。
 
  大片的落地窗,接入充足的採光。“GaBee就是要營造出一個不分年齡層都喜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享受咖啡。”GaBee的創辦人—冠軍咖啡師林東源接著說:“咖啡館就是一個家庭、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間,希望讓所有走進咖啡館的人都可以覺得很舒服。”
 
  義式咖啡的萃取功力、創意的口味、千變萬化的拉花,純熟的技藝不在話下,林東源更在乎的是,讓喜歡咖啡的人沒有壓力。
 
  臺灣這幾年跟上世界趨勢、流行精品咖啡,擁有高知名度的巴拿馬莊園瑰夏咖啡(Geisha)帶動國內嗜啡族學習各種莊園咖啡豆的辨識熱潮。“已經很多人在反應,去精品咖啡店喝咖啡很有壓力,”林東源說。
 
  壓力,導致行內外的隔閡。
 
  1990年代或是更早,臺灣知名的咖啡店如立法院旁的蜜蜂咖啡,濃醇的單品咖啡如藍山、曼特寧,消費者需要辨識的大約就是苦、酸、回甘與後韻;2000年後,因爲博客“痞子蔡”的網絡小說《愛爾蘭咖啡》,加入酒品的花式咖啡,也在嗜非族之間風靡。
 
  但,咖啡都還是少數人的日常飲品,也沒有這麼多“專業知識”必須學習,消費者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當下喜愛的感受去品嚐咖啡。
 
  “爲什麼要去強迫消費者?”林東源在法國喝咖啡的時候,看到他們用顏色、圖樣,讓顧客可以透過感官直覺、口味偏好選擇咖啡,消費者不需要記得一堆莊園的名稱,更不需要很精準地說出該款咖啡豆的特性,“不要給消費者壓力,”是林東源最希望帶給消費者的咖啡享受。
 
  1997年,林東源正式“入行”,從個性咖啡館開始學習。也是那一年,星巴克登臺,臺灣的咖啡文化開始加速國際化。
 
  面對這股浪潮,林東源一直想爲臺灣咖啡做的事,就是“分享”空間與技術的交流。
 
  在那個年代,咖啡館是一個可以做很多情感上交流的空間,顧客跟咖啡師互動,不只是喝咖啡,彼此噓寒問暖、分享心情,在那個時代的第三空間,是像朋友般互動的空間。林東源說,當時的個性咖啡館很在意與顧客的互動關係,努力創造熟客族羣是當時的經營顯學,直到現在也是。
 
  早期咖啡拉花的創作並不流行,不只是臺灣,全世界也還沒有很多創作,就是基本的愛心跟葉子圖案。“即便如此,消費者喜歡到吧檯,看這些圖案爲什麼會跑出來,”因爲這是個會吸引人注意的當下。
 
  林東源入行大約三年、也就是約2000年的時候,臺灣咖啡產業纔剛發展,當時咖啡師對自己的技術很保護,很像傳統手工藝產業的師徒制,咖啡師不太願意告訴外人真正的細節,讓國內咖啡技術的發展速度緩慢。
 
  當時的師傅也是讓他用看著學東西,後來才發現,多數咖啡師傅自己也無法解釋原因,如拉花的圖案是如何形成的?學習只能靠模仿,但不理解背後的原理。
 
  因此讓林東源想到,唯有跟別人互動交流,自己纔會進步。開始跟很多同輩的咖啡師相互學習。
 
  林東源認爲,咖啡除了知識,更需要時間消化,不是知道就會,還要動手做。像是拉花的動作,要讓身體產生記憶,需要時間反覆練習,手部的肌肉必須要養成習慣,把技法分享出去,又會“激勵我往前進步”,不想被別人超越,就必須不斷學習、努力。
 
  2004年11月,林東源開了GaBee咖啡店。當年12月,林東源拿下臺灣咖啡大師比賽冠軍。以臺灣道地作物蕃薯爲食材的“啡你莫薯”奪下冠軍。
 
  “拿到冠軍,讓我的咖啡師之路很不同,”林東源說,媒體開始找上門,也讓他寫了第一本由華人出版的拉花技藝的書—《Latte Art咖啡拉花:Espresso與牛奶的完美邂逅》漸漸透過分享咖啡的理念、多元的變化,讓咖啡變成文化。
 
  儘管GaBee創立十多年,臺灣的個性咖啡館林立,也藉由便利超商快速提升咖啡的普及率,但林東源演講時,還是常常遇到有人問他卡布奇諾與拿鐵有什麼不同?GaBee是一傢什麼樣的咖啡店?
  這些問題,讓林東源感覺到,在咖啡的推廣上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於是,他開始進入“跨界分享”。2010年開始,透過與TED x Taipei合作,贊助演講會場的咖啡。
 
  林東源在贊助TED x Taipei年會活動現場,從第一年提供600杯咖啡,一天創作600個拉花圖案,到兩天活動拉花超過2,000杯,不斷重複的動作到小拇指都起了水泡,林東源卻非常開心這簡單的“咖啡分享”。
 
  對林東源來說,不能讓喜歡咖啡的顧客有壓力,讓品味咖啡變成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在咖啡的香氣與氛圍裏,透過與顧客的分享,慢慢形塑出屬於臺灣自己的咖啡文化。
 
  於是,GaBee推出了“日日GaBee”,以每天爲自己煮一杯咖啡的概念,每個月交錯“水洗、日曬、蜜處理”出不同風味的咖啡,讓消費者在家也可以輕鬆地透過手衝、虹吸壺、愛樂壓、聰明濾杯等方式,品嚐到多元風味的咖啡。
  將每一杯咖啡的風味享受留給顧客,這就是林東源希望創作的美好交流。
 

2017-09-05 10:38:0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