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悠長的盧旺達奇邁爾莊園精品咖啡豆品種種植市場價格簡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莊園 > 奇邁爾莊園 > 2024-07-01 06:41:26


  PEARL帶了咖啡專家到盧旺達,負責維繫與賣方--美國路易西安納州的公衆咖啡公司(Community Coffee)--間的接觸,並將樣本寄至路易西安納州。2002年六月,公衆咖啡的代表到訪馬拉巴。當時,亦是現任的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代表政府聲明此方案的重要性。公衆咖啡以高於市場平均價格的每公斤3美元,買下了18000公斤(40000磅)的馬拉巴咖啡豆。咖啡豆被運送至路易西安納州,並於當地進行烘焙、使用於該公司的精緻咖啡。這也是第一份美國烘焙公司與非洲咖啡合作社之間的直接契約盧旺達大約有3.3萬公頃咖啡種植園,50萬人從事咖啡種植業。擁有高海拔和肥沃火山土的良好自然條件,該國如此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有助於植物生長,咖啡樹像是被驅使着或被強迫着向上猛長,又像是因爲長得太快,而不能產出極品的咖啡豆。美麗的千丘之國盧旺達對於種植高地咖啡有着悠久而豐富的文化,以種植高質量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爲主。盧旺達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可以完全享受土壤-海拔-氣候之間和諧一致的國家。在這種特有的種植環境中,盧旺達的高質量咖啡具備了與衆不同的口感和香味。盧旺達所生長的波本(Bourbon)咖啡是阿拉比卡咖啡的原始品種之一
  
  氏族從15世紀開始聚結成王國,1700年時,盧旺達境內一共有8個王國。其中由圖西族“Nyiginya”氏族統治的盧旺達王國從18世紀中期開始逐漸壯大,到19世紀時已在國王基加利四世的統治下達到巔峯。
  
  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500年間,一些班圖人羣體遷入盧旺達,毀林開荒種植農作物。
  
  16世紀,圖西人建立封建王國。
  
  1884年,柏林西非會議將這片領地作爲德屬東非的一部分劃歸德意志帝國,標誌着盧旺達殖民時代的開始。
  
  1890年,淪爲“德屬東非保護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比利時委任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由比利時"託管"。
  
  1935年,比利時引入了新的身份證制度,其上會標明證主是圖西族、胡圖族、特瓦族或是入籍人士。
  
  1962年7月1日,宣告獨立,成立共和國。
  
  1973年7月5日,成立第二共和國。
  
  1990年10月,僑居烏干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旺達愛國陣線(簡稱“愛陣”)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
  
  1991年6月,實行多黨制。
  
  1993年8月4日,盧政府和愛陣在坦桑尼亞阿魯沙簽署和平協定,決定結束內戰。
  
  1994年4月6日,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因飛機失事遇難身亡後,內戰再度爆發,並導致近百萬人遇害的大屠殺。
  
  1994年7月19日,愛陣取得軍事勝利,奪取政權。
  
  2009年底,盧旺達正式成爲英聯邦新成員,它是繼莫桑比克之後第二個非英國殖民地國加入英聯邦,是英聯邦第54個成員。
  
  盧旺達位於非洲中部赤道南部,是一個內陸國,東鄰坦桑尼亞,南連布隆迪,西和與剛果(金)交界,北與烏干達接壤。境內多山,有“千丘之國”之稱。剛果河與尼羅河分水嶺從北至南縱貫盧安達西部。
  
  盧旺達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爲主。從事農牧業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92%。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茶葉、棉花。由於是個農牧業國家,加之1994年的種族大屠殺致使衆多年輕勞動力喪失,對這個原本就不富有的國家來說打擊是巨大的,目前盧旺達依舊是落後國家。內戰後的盧旺達在咖啡的種植和貿易方面加大了發展力度,盧旺達政府近年來也採取積極措施,在各地建立咖啡生產合作社,給予農戶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植,期望能夠通過咖啡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 因爲近年來盧旺達咖啡的優秀表現,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盧旺達自殖民時代起便開始種植咖啡,雖然農作物以咖啡爲主,但盧國所產的咖啡品質並不突出,咖啡世界中的地位低微,鮮少有人問津。盧旺達種植的咖啡品種多爲波旁種,有“千丘之國”之稱的盧旺達擁有高海拔的山地環境和肥沃火山土壤以及豐沛的降水量,有着利於咖啡樹生長的氣候。品種的優勢加之優良自然條件,本應該生產出品質上乘的咖啡,但爲什麼其咖啡品質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呢?原因就出在了後期的處理環節上。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會降低咖啡的品質,白白犧牲了掉許多好風味。採收、種植、處理、分級、運輸等幾個環節都會直接影響到咖啡生豆的品質,其中某一環節的把控力的缺失都會成爲造就好咖啡的絆腳石。
  
  咖啡果實在採摘後需要儘快運送到處理廠進行處理,但因其國內設施匱乏,無法在第一時間對果實進行處理。果實在被採摘後堆積在一起,因缺乏通風會持續發展加速發黴和腐爛,腐敗的果實會影響咖啡的品質,出現瑕疵風味。
  
  而近些年的盧旺達在咖啡的生產加工環節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咖啡果經由人工採摘;全國各地咖啡設立咖啡生產合作社,對咖啡農進行技術上的指導;咖啡農在採摘後儘快送往咖啡處理站進行清洗和篩選,挑選成熟優質的咖啡果進行加工
  
  盧旺達(Rwanda)咖啡以其優質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豆,引人注目,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根據盧旺達咖啡協會市場營銷和推介官卡魯瑞特瓦日前說,盧旺達計劃今年咖啡出口達到3000噸,進一步提高咖啡產量,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全球最大的咖啡飲品零售企業星巴克公司也與盧旺達政府結爲合作伙伴進口盧旺達(Rwanda)咖啡,正如同盧旺達咖啡的商標上,一隻咖啡色的鴿子從咖啡杯裏飛起,映襯着“希望之杯”這樣一排文字。確實,咖啡寄託着盧旺達人民的希望。他們希望增加咖啡出口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也希望曾經相互仇殺的兩大部族胡圖族和圖西族通過攜手種植咖啡,泯滅恩仇,共同建設美好的明天
  
  馬拉巴咖啡農人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設立一座清洗站。咖啡果在摘取後十二小時內,必須運至清洗站洗去咖啡豆外皮下所被覆的糖,否則咖啡的風味將大爲受損。2001年七月,靠着UNR、盧旺達文化工業部(Office des Cultures Industrielles du Rwanda,OCIR-Café)、ACDI/VOCA與ISAR所資助的資金,他們在塞倫布區(Cyarumbo)靠近主要道路處,建立了第一座清洗站。但清洗站一直遲至收穫季節方纔啓用,因此當年收穫中僅有200公斤(441磅)受到洗淨。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的好。2002年清洗站升級,以供應更多咖啡的加工。ACDI/VOCA負責提供資金,修築引入胡葉山(Mount Huye)礦泉水、幫助提高清洗站效率的管線。管線於2002年三月啓用。
  
  2002年的收成季節,盧旺達引進了新的認證制度,以確保運送至清洗站的咖啡豆維持適當的品質。阿巴烏札姆甘比約有一半的會員通過認證,合作社得以在歐洲與北美洲的專業市場中尋找買家。
  
  被世界認同

2017-03-14 17:15:2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